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施工流程可分为六个阶段,确保项目兼具功能性与自然美感:
一、前期调研与方案设计(1-2周)
1. 现场踏勘:测量地形高差、土壤PH值,记录现有植被及周边环境特征
2. 需求沟通:明确业主功能需求(菜园/休憩/养殖等)及风格偏好(中式田园/现代简约)
3. 方案设计:绘制平面布局图、效果图,重点规划动线分区(入口区、活动区、种植区)
二、材料准备与基础施工(2-3周)
1. 生态选材:选用本地青石、竹木、透水砖等环保材料,旧物改造利用率达30%
2. 场地整理:清除杂草后做地形塑造,坡度控制在3%-5%保证排水
3. 隐蔽工程:预埋灌溉管道(距地表40cm)、电路套管(防水处理)
三、主体结构施工(3-4周)
1. 硬质景观:采用干砌法建造毛石挡墙(留10cm种植缝),防腐木平台留2mm伸缩缝
2. 水景营造:生态水池做三级过滤系统,深度梯度设计(30-80cm)
3. 构筑物搭建:凉亭选用碳化木,茅草顶厚度不低于15cm
四、植物配置(1-2周)
1. 乔木定位:果树(枇杷、柿子)距建筑5m以上,冠幅控制3-4m
2. 灌木组合:木槿+南天竹形成季相变化,搭配芒草、狼尾草等观赏草
3. 蔬菜区:采用抬升式种植箱(高度60cm),间隔80cm走道
五、细节完善(1周)
1. 照明系统:6W太阳能地灯间距3m,重点区域加装2200K暖光壁灯
2. 景观小品:利用石磨盘打造汀步,旧陶罐改造成多肉植物容器
3. 边界处理:竹篱笆(高度1.2m)与金银花藤蔓结合形成绿篱
六、养护管理
1. 植物缓苗期每日早晚喷灌,两周后转为滴灌系统
2. 每季度施用有机肥(鸡粪:草木灰=3:1)
3. 木结构每年桐油保养,石材青苔保留率控制在30%
整个施工周期约8-12周,重点把握"三分建七分养"原则,通过雨水花园、蚯蚓塔等生态设计,构建自循环系统,降低后期维护成本。建议保留20%弹性空间,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动态调整景观布局。